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感人事迹

2024-05-18 18:19

1. 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感人事迹

有一个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感人事迹

2. 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感人事迹

父亲没有任何消息
晚21时,宋辉终于到了自己的家绵竹市拱星镇柏树村,宋辉的家位于村里的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除了住有宋辉一家人外,宋辉父亲的5兄弟也同住在院子里,这是一个家族的大家庭。
谁也想不到的是,此次宋辉离家上学仅3个月后,他再次回来时,家已经不存在了,眼前看到的是一片废墟。宋辉踩着一片瓦砾进入家,整个宋家的大院全塌在了田地里,一间房都没有剩下。
母亲突然听到了宋辉的喊声,有些慌张地踩着砖块跑了过来,母子俩顿时抱头痛哭。在此次大地震发生后,一连三天宋辉和母亲都没有对方的消息,而此时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由于地震,宋辉的父亲宋彦忠工作的地点清平乡的磷矿所在地“两个山峰已经撞在了一起”,宋彦忠至今没有任何消息。
在同住在院子里的几个亲戚看来,宋彦忠生还的希望已经不大了,“我们只是不敢当着她老婆的面说,怕她伤心。”

3. 青海玉树地震感人事迹 不要太长的

伸出你的手   拉紧我     让每一个生命站立成树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4月23日15:30  人民网甘肃兰州4月23日讯 玉树地震发生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紧急反应,截至4月22日18时,医院已先后派出两批共85名“野战救护队”奋战在灾区一线,成功救治了33名重伤群众,累计接诊766人次,入村入户巡诊2200多人次;同时,总医院在兰州收治重伤病员39人,预计还将有150余名重症伤员陆续转入该院治疗。“帐篷医院”撑起生命希望
护士为利吉群藏老阿妈擦洗
  “……我是一名党员,我是一名军人,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要挺身而出,我有经验有技术,强烈要求参加抗震救灾,我已做好一切准备……”——地震发生的当天上午,兰州军区88名医护人员递上了《请战书》。

  4月14日下午18时,接到上级指示后,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在1小时40分内集结了61名官兵,携带大量医疗设备开赴玉树。这些医疗救援队员大部分参加过汶川特大地震的医疗救援任务。

  到达灾区后,队员们克服了高寒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物资匮乏等难题,立即在结古镇看守所旁展开2 2顶帐篷,在临时建成的“帐篷医院”展开病床30张、手术台2座,迅速实施救援。截至发稿,97名受伤群众在这些“帐篷医院”里获得了住院治疗。

  79岁藏族老妈奇迹治愈躲过截肢

  4月18日凌晨1时许,护士吴子若匆匆跑进医生办公室:“报告主任,14床患者左脚突然发黑,下肢疼痛难忍!”

  正在组织会诊的医师甄平迅速带领创伤骨科医疗组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分析后认为:患者左脚已经大面积坏死,如不及时采取截肢手术,将导致神经坏死引起高位截瘫,后果不堪设想。此时,医疗组接到上级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有效抢救,确保伤病员的肢体功能。”

  “快!马上准备实施手术!”经过认真分析,甄平决定立即实施第二套治疗方案。

  凌晨4时40分,经过3小时40分的紧急手术后,老阿妈实施了保守治疗。

  19日14时23分,患者冰凉发黑的左脚淡淡有了血色、渐渐有了温度,脚上微弱的脉动证实:老阿妈的左脚保住了,手术成功了!

  这位79岁的藏族老阿妈名叫利吉群藏,玉树州人,地震中因房屋倒塌致左胫腓骨骨折、左脚坏死。经过抢救,她保住了左脚,避免了截肢。

  老阿妈通过藏族志愿者转述:“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经历大难时候,还能坐着飞机来大城市大医院不掏钱看病。这里的医生和护士把我当成亲人,24小时陪护在我身边,不怕脏、不怕累,还给我洗头擦身,身上的脏水倒了一盆又一盆,如果没有医生的及时救治,我的脚就没了!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啊!”

  说着,老人家吃力地抬起扎着输液器的右手,竖起大拇指:“感谢共产党!感谢"金珠玛米(解放军)"!”

                          藏族父母房屋倒塌瞬间舍身护儿 层层叠儿子身上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04月21日04:29   5岁地震孤儿获救想摇醒“熟睡”父母  房屋倒塌瞬间藏族父母舍身护儿  本报讯 (特派玉树记者刘妍)昨天,本报记者在当地藏民的带领下,深入禅古乡一线采访。这里九成以上房屋被夷为平地,而且死伤人数较大。采访中,一对藏族父母,为抢救自己的心肝宝贝儿子,如叠罗汉般层层叠在儿子身上,儿子幸运存活了,这对父母却不幸遇难。这名地震孤儿获救时,还以为父母睡着了,想摇醒熟睡中的父母。  刚走进禅古乡,一群藏民正聚在一起,讨论着一名叫措卓的地震孤儿。通过藏语翻译,记者得知,地震那天早上,措卓和父母还没起床,突然间发生地震了,房屋即将倒塌下来,眼看着木头即将压在年仅5岁的儿子身上,措卓的母亲首先用身躯压在儿子身上。在一旁的父亲见状,同样用身躯为母子俩抵挡来势凶猛的木头。为了挽救儿子生命,这对年轻的藏族父母失去了生命。  一位叫卓玛的藏族妇女告诉记者,当时她在救援现场。“将措卓的父母翻至一边时,年幼的措卓以为父母还在熟睡中,不断地用双手想‘摇醒’沉睡的父母。”说时,卓玛伤心地流下眼泪。“直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如何向措卓解释。每天早晨和晚上,措卓都嚷嚷着要父母,听着孩子的哭声,我的心都碎了。”  截至记者发稿时,这名5岁的地震孤儿经玉树州人民医院紧急抢救后,目前已转送至该县孤儿院。                         河南赴玉树救援队员眼受伤 坚持救援至失明本报讯 在玉树灾区为藏民搭帐篷时,河南户外救援联盟队员吕涛左眼因风沙受伤。坚持救援数天后,在左眼疼痛无法看见东西的情况下,他才于前天返回郑州。郑州二院到新郑机场迎接抗震救灾壮士,并决定免费为其提供最好的治疗。

  前天下午3时许,在新郑机场候机大厅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在静静等候,护士们推着轮椅,抱着鲜花,正在等待在玉树抗震救灾中眼睛受伤的河南户外救援联盟队员吕涛的到来。

  参加玉树抗震救灾报道的本报记者和吕涛乘同一航班从西宁返回郑州。吕涛一下飞机,郑州二院的护士向他献上鲜花,并扶他坐上轮椅,该院眼科专家陈鹏上前为吕涛做了初步检查。

  34岁的吕涛家住济源,在一家商场工作,是河南户外救援联盟的一名队员。得知玉树发生地震后,他随河南户外救援联盟前往灾区救援。4月18日下午,吕涛和其他河南队员一起在玉树县城附近海拔4000多米的山上搭帐篷时,被突起的风沙眯住了眼。“我当时觉得有沙子进入眼内,就揉了揉,也没在意,继续为受灾藏民搭帐篷。19日,我继续为藏民搭帐篷、发放药品等,并从倒塌的房屋中抢救东西。当天上午,我觉得眼睛有点疼,可还能看得见东西。到20日下午,我的眼睛开始流泪,看东西不是太清楚。我用眼药水滴了滴,继续跟着队友忙活。到了21日,眼睛已经疼得睁不开,看不见东西了,还流泪流鼻涕。队友看我这样,就在21日下午把我送往西宁。22日早上,我到青海省中医院接受治疗。”在救护车赶往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路上,吕涛告诉记者,在青海省中医院治疗两天后有所好转,他于是决定回河南。

  郑州二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医院的一名医生和河南户外救援联盟的一名队员一起吃饭时,无意中得知他们的一名队员眼睛受伤了。我们医院眼科的技术比较强,为河南救灾勇士治眼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医院院长李生建非常重视这件事,特意派眼科主任陈鹏和相关人员带着救护车到新郑机场迎接吕涛。”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决定免费为吕涛提供治疗,还特意为吕涛安排了贵宾病房,并抽调医院最好的眼科专家为吕涛治病。经过初步检查,专家发现吕涛的角膜有两处损伤,并且已经感染。“当时的强风沙进入眼内,损伤了眼角膜。目前吕涛戴上眼镜视力仅有0.15,而角膜感染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再延迟几天治疗,会有失明的危险。”郑州二院相关负责人说,经过治疗,吕涛的病情应该会有好转。

  昨日下午,记者拨通了吕涛的手机,他说:“经过治疗,我的眼睛现在好多了,不疼了,眼睛也能睁开了,能看见东西了。谢谢关心我的人。”

青海玉树地震感人事迹 不要太长的

4. 青海玉树地震感人的事迹 不要太长的

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这位把死在公益道路上视作上天恩赐的热心人,用无私大爱谱写了“生命之歌”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尾声。

  4月17日,玉树县慈行喜愿会孤儿院里,原本四层楼房的地方只留下一堆瓦砾。院旁的空地上,一个长长的木箱上盖着一张干净的床单——这是孤儿院工作人员为46岁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特意制作的简易棺木。

  没有鲜花,没有遗像,只有孤儿院孩子和老师们整齐摆放的救灾食品作为祭品,寄托他们浓浓的哀思。孤儿院副院长阿周说:“他是一个无私的人。”

  14日玉树地震中,本已及时逃离的孤儿院义工“阿福”冒险折返废墟,英勇地救出了三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却在6.3级的余震中被残余的楼房压倒而遇难。这位把死在公益道路上视作上天恩赐的热心人,用无私大爱谱写了“生命之歌”中一段可歌可泣的尾声。

  14日清晨,由民间公益人士筹建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里,19名年龄稍大的孤儿已经去上学,孤儿院里留下了“阿福”、三名年龄较小的孤儿、两名老师和院长等人。忽然间,玉树发生7.1级强震,一阵地动山摇之后,孤儿院的楼房轰然倒塌了一半!

  “当时,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阿周说。但三名孤儿和一名老师被埋在了废墟之中,所幸一块巨大的水泥天花板和地面形成了一块三角形的空间,四人头露在空间外面,一半身子被埋在了下面。

  阿福立即钻进那片三角形空间,从后面将四人用力往外推。当他刚把四人推出废墟后,余震又将未垮塌的一半房屋震垮,阿福顿时被压在沉重的水泥天花板之下!

  “我们着急地刨,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刨出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着:孩子和老师如何了?可是大概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在场的两名医生也没能把他抢救过来……”阿周回忆说。

  阿福的朋友、这家孤儿院的一位筹建者赵林说,阿福是香港一名一般的货车司机,每月工资只有一万多港元,在香港这个高消费的城市根本不够花,同时阿福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需打胰岛素,却还要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阿福有三个月的假期,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

  据了解,阿福多少年来一直为“中华骨髓库”扩容捐助和大力宣传,曾经徒步从香港走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阿福知悉后宁愿放下工作,四处向司机筹款;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福又在灾区做了3个月的灾区重建志愿者。

  “我们平时经常在网上聊天,他多少乎不聊自己的私事,我们的谈话内容是纯粹的公益话题。当时,赵林对阿福开玩笑:“你身体不好,能上高原么?万一死了如何办?”但阿福的一句话,让赵林这个从事了11年公益事业的 “老公益”感动良久。阿福当时回答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5. 玉树大地震感人事迹

4月16日上午9点到11点,两个小时,广州消防20多名救援者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剧痛。

在玉树州震中结古镇民主街住宅区,他们发现客厅里没有永吉才仁和她姐姐白文毛的踪迹,卧室里也没有。官兵们每徒手搬开一块砖、一片木板,失望就会增加一分。

11点,一个男人的出现,终结了大家的希望:“白文毛与妹妹永吉才仁已经遇难。”这个男人是永吉才仁的丈夫珍夏。

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她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

手都割破了,还是没发现生命迹象

没有人抱怨自己的脚被扔过来的砖头砸到,更没有人抱怨铁锹扬起的阵阵灰尘。广州消防20多名官兵正在徒手将坍塌的房屋清理干净,期待奇迹的出现。在他们脚下,姐姐白文毛和妹妹永吉才仁或许正等待着救援者的到来。

玉树电力公司禅古发电厂的罗松江永带着7名兄弟赶来帮忙。“一定要找到她们两姐妹”。罗松对记者说。

白文毛是禅古电厂的运行班班长。4月14日早上7点多地震过后,白文毛和她妹妹的手机从此“无法接通”。怀疑两姊妹还在废墟下的罗松向救援队求助。

拯救行动从9点开始。这是一片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住宅。今年30岁、已成家3年的永吉才仁和34岁、未婚育有一子的姐姐白文毛住在这栋住宅里。

广州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愿者开始从客厅位置寻找生命迹象。所有的砖头通过一双双手送到了外面的院子里,可视仪从4个方向向下面空隙的地方往最深处送,但那里连一只袜子的影子都没有。

“有一张床,这里有一张床。”一个志愿者大叫起来。所有人的目光开始转移到了西北角。这时已是9点40分。官兵们扑上去,掏出砖头和玻璃碎片往外扔。玻璃碎片将手割破,血通过手套滴到了泥土上。

掏开一个口子,生命探测器开始向下搜寻。但又一次让所有人失望了。这里除了几颗石子,没有其他物件。

参与救援的人开始转战最东头的一间大房子的废墟。10点半了,探测仪显示,房子的南面靠墙的地方东西各有一张床。那里再次成为官兵们看到生命迹象的希望所在。床被抬起来,但没有两姊妹的影子。在罗松的左手腕上,表针指向11点整。

母亲怀中的孩子还活着

失望的情绪弥漫着在场的每一位救援者。

这时,一个男人跑了过来,“你们不要找了,白文毛和永吉都遇难了。”男人说。“我是永吉才仁的丈夫,我叫珍夏,是玉树州孤儿学校的老师。”几位邻居认出了蓬头垢面的珍夏,然后对人群喊:他是永老师的爱人,你们应该相信他的话。

救援队员们脸上一片悲伤。广州消防援救队指挥官摇了摇头,“我们来迟了。”人群开始散去。

“地震时,我住在学校,跑得快,然后狂奔回来,却没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珍夏流着泪告诉本报记者,地震半小时后,姐妹俩的遗体已经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诉记者,挖出来的白文毛怀里,是她9个月大的孩子。白文毛双手紧抱孩子,头部死死地护着孩子的脑袋,倒塌的砖头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脑,母亲白文毛是用母爱和生命,换来爱子最后生存的机会。孩子挖出来后哇哇大哭。如今由珍夏带到孤儿学校的院子里,住在外面没有帐篷的地铺上。

据珍夏介绍,30岁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时父亲即去世,1999年母亲又去世了。永吉从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主动回到家乡玉树州,在州孤儿学校任教。在那里,珍夏与活泼可爱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确定恋爱关系,2007年完婚。在邻居眼里,永吉才仁的称呼就是“永老师”。

当人群散去,几个孩子拿着一张心形卡片,轻轻地插在坍塌的墙上。“你虽然走了,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卡片上这样写着。

珍夏说,永吉是爱孩子的女人。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永吉视为己出。在学校,孤儿们亲切地称永吉为“妈妈”。

玉树大地震感人事迹

6. 青海玉树地震的感人故事...外加体会

康卓今年才21岁,但已经是两个女儿的妈妈了。玉树地震发生时,8个月大的小女儿成林求措正在摇篮中酣睡。危急时刻康卓冒死冲进危房,成功抱起了女儿。然而,房屋瞬间坍塌……“房子塌了,孩子没了,什么东西都没抢出来。”一提到小女儿的不幸,坚毅的康卓不禁眼泪滚滚而下。昨天上午,在玉树结古镇体育场,尽管阳光刺眼,但空气中还是透出阵阵逼人的寒气,康卓和另外7位家人已经在体育场空地的帐篷里熬了3天。几年前,康卓和丈夫离了婚,靠着父母兄弟的帮扶,将1岁多的大女儿和8个月的小女儿拉扯大。14日早上,大地震发生时,康卓家一层的土木结构房屋瞬时开裂,屋顶瓦片哗啦啦往下掉。当时,大部分家人都已经顺利跑到院子里躲避,正在做家务的康卓往外跑到门口时,猛地想起小女儿成林求措还在摇篮中酣睡。康卓哭着回忆,当她冲进卧室抱起孩子,刚转身,屋顶轰地砸了下来。“后来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强震过后,康卓的大姐和其他家人爬到废墟上,一块一块扒开沉重的土砖,用了半个小时左右,才挖出满面是灰,已经不省人事的康卓。而此时,康卓手里紧紧抱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康卓被倒塌的屋顶砸中后,右肩部位脱臼并有外伤。一家人在体育场熬过了饥饿寒冷的两天,康卓昨日终于接受了前来救援的武警总部医护人员的救治,一家人目前尚在帐篷中艰难度日。
感受:其实,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也一定会去救的!这个孩子虽然没救出来,但她的母亲真的尽力了!

7. 青海玉树地震有感

[青海玉树地震有感]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青海玉树地震有感。生了7,8级地震。许多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向灾区捐钱,就连8岁的一名学生把自己所有的压岁钱都捐给了灾区,公一万都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很震惊,虽然我只捐了10元,但是我的一些心意全在10元钱里了。在5月12日下午2时24分我国四川汶川线发升了7,8级大地震,死伤残重,但是灾区人民的意志是坚强的因为有13亿的人民来帮住他们,天下有情人有情,只要我们团结一制,一定能克服困难。 
 5月12日下午14: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听了这个消息,我的心强烈地震撼着。我想四川的小学生们都怎样了,于是我打开电视,看见了关于地震的新闻,发现那里的小学生都受伤了,父母都在废墟旁边伤心地痛哭着,我又看见小学生身上全是血,我觉得他们太可怜了。我相信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坚持呀,小学生作文《青海玉树地震有感》。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次7.8级的大地震,有很多人为受灾人民捐款捐物,我看后非常感动。一个小男孩捐了1万多元钱。而且都是自己的压岁钱,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侯宇
相关专题:[话题作文][地震][树][植物][状物作文][读后感]
  〔青海玉树地震有感〕随文赠言:【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青海玉树地震有感

8. 玉树地震中的感人事迹

一、香港义工黄福荣舍己救人,英勇献身 
     4月14日,玉树州结古镇一间孤儿院坍塌,6名孤儿及老师被压在废墟下。逃过强震的香港义工黄福荣两次冲入废墟进行营救,但在余震造成的二次坍塌中深陷废墟,当场罹难。 
     这是在玉树灾区现场牺牲的第一位志愿者。黄福荣,这位普普通通的货车司机,默默而来,壮烈而去,让我们又一次见证了中国志愿者身上可贵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品质。当他的生命在废墟中戛然而止,当他的故事在记者的笔端传扬开来,我们铭记的是一个平凡而又非凡的生命。 
     生与死,这是人生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灾难面前,这样的问题真真切切地冲进了普通人的生活。这些天,玉树地震中出现的那一个个生死故事,正是普通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回答。而黄福荣的生死抉择,又一次让我们领悟了这些答案中蕴含的崇高和伟大——为了别人的生,不惜自己的死。躲过劫难的他,本可以选择生,却义无反顾地冲到了死亡的边缘。在瓦砾掩埋他的一刹那,他燃尽了最后一丝生命之光,照亮了他人逃离死亡阴影的道路。 
     黄福荣牺牲了,但他背后仍挺立着无数像他这样富于爱心和勇气的志愿者。每一次危难来临之际,他们总是及时地来到那些陷于困境的人们的身边。当人们需要站立的时候,他们扶一把;当人们饥渴的时候,他们送上粮和水;当人们流血的时候,他们包扎伤口……他们忙碌的身影,出现在汶川地震的现场,出现在洪水淹过的村庄,出现在西南干旱的土地……他们总是捧着一颗热心,把别人的甘苦当作自己的甘苦,视别人的亲人为自己的亲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他们的座右铭。他们走到哪里,就为哪里带去了温暖。 
     帮助他人,奉献社会,这是志愿者身上共同的表征。志愿服务,是个人爱心的体现,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当志愿者伸出友爱之手,他们传递的是温情,是关爱,也是理念和责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一个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实现和谐的必要元素。在这个意义上,黄福荣的牺牲不仅彰显了个人的生命价值,而且蕴含着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黄福荣走了,但把志愿者精神留给了社会。它是一盏不灭的灯,仍旧照亮着我们的心。
二、女子把4亲人遗体送回老家
  喜绕右手吊着绷带,从医疗点换药回来,疲惫地坐在一块木板上,一开口眼泪就掉下来。这个30岁的女人一家6口中有4人遇难。
  “地震时我埋得不深,挣扎了出来。”她说,“我急忙去挖家里人,挖了半天,右手使不上劲,才发现4根手指都被压断了。”
  最先挖出来的是她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她相信,其他亲人还活着,又继续挖。挖出来6岁的大儿子,也死了,犹有余温的小脸上蒙满了尘土。
  这时邻居来帮忙,带来了铁锹。她相信丈夫一定还活着。“我刚出来时还听见他叫了两声我的名字,可是挖出来一看……”喜绕已经泣不成声。她还有最后一线希望,就是3岁的小儿子,然而小儿子也不幸遇难。
  14日傍晚,喜绕的亲戚们从100多公里外的囊谦县老家赶来,看到的是4具遗体和一个神色呆滞的女人。不幸中的万幸是她父亲此前外出,安然无恙。
  那几天,喜绕感觉不到困,感觉不到疼,母亲、丈夫、儿子的样子一遍遍在脑海里闪现。特别是丈夫,那个比她大4岁、个子不高、瘦瘦的老实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一天挣五六十元钱,辛辛苦苦养活一家人。他很勤劳,平时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只有地震前一天,给家里盖了个装干牛粪的小棚子,实在累坏了,就睡了个懒觉。
  喜绕和亲戚们租了辆农用车,一路颠簸着把4个亲人的遗体送回老家。尽管日子过得很艰难,没有多少积蓄,可是她要求丧事严守藏族传统习俗,细节一个都不能少,要让他们死得有尊严。
三、15岁男孩废墟中为姐姐挖书
  即使是废墟也能看出扎西大通村曾经的繁华。一户院子里,砖石下露出两辆已经扭曲变形的小轿车。这个紧挨“青藏川边贸易中心”玉树县城的村子,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
  一队解放军战士正在帮索南加巴家从废墟中抢挖东西,这个15岁男孩关心的是书。
  地震当天,他和姐姐把80多岁的爷爷挖了出来。而后,姐姐一直在医疗点照顾爷爷,索南加巴就在废墟中挖书,已经挖了三四天。他的一双小手上沾满了泥土,划了好几道口子,最深的一道从拇指直划到手掌。
  “我挖的是姐姐的书,她马上要高考了,这些书很重要。”他说。他家在牧区,四年前被父母送到扎西大通来,这里可以上比较好的小学。邻居们都说,11岁才读一年级的索南加巴学习成绩很好,是个“书虫子”。
  在扎西大通的每户人家,都能听到这样令人感叹的故事。
  “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索南加巴这样说,巴毛这样说,喜绕也这样说。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